论《人世间》的尺度,仅凭“走后门”,足以比肩《人民的名义》!

新一飞影视影视资讯人气:249时间:2022-09-19 00:25:36

看了三十多集的《人世间》,如果要问对哪些剧情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,个人的回答是“走后门”。

“走后门”成性的《人世间》

至于为什么这么说,且听我一一道来。

当周秉昆从木材厂辞职,找不到工作时,是通过蔡晓光“走后门”进了酱油厂;蔡晓光因为家庭原因上不了大学时,幸好有周秉义帮忙,走了郝省长的“后门”顺利入学;龚维则遭到停职时,是周秉昆找到了曲秀贞,这才保住了龚维则的职位;周秉昆始终无法获得出版社的正式编制时,幸亏有邵敬文挺身而出,从而使得周秉昆如愿以偿;冯化成的诗能够获奖,也是由于其四处拉关系的缘故,可以说这样的例子在《人世间》中不胜枚举。

从某种角度来说,《人世间》完全可以改名为《走后门》,可谓是毫无违和感。不过长久以来,人们对于“走后门”这种行径,往往认为是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卑劣手段。客观而言,这样的理解是无可厚非的,但《人世间》证明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“走后门”的人。

以蔡晓光为例,明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,却被不合理的客观因素剥夺了上大学的资格。其的确“走后门”了是不假,但也只是借助“走后门”,拿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前程。

再比如说出版社的正式编制,按理来说就是有能者居之,故而周秉昆是当仁不让的。可要是没有邵敬文的仗义执言,周秉昆依旧还是个临时工,既不合情也不合理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周秉昆也算是在“走后门”,但同样是为了拿到自己应得的奖赏。

也就是说在《人世间》中,很多时候不“走后门”的话,就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。换而言之,“走后门”是为了公平,的确有些匪夷所思。那么问题来了,为了公平的“走后门”在《人世间》中有,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有没有呢?

答案显然是肯定的,毕竟艺术源于生活。

比肩《人民的名义》

当初《人民的名义》热播的时候,不少观众直呼其尺度之大,源于涉及到了副国级的赵立春。与之相比,《人世间》似乎是小巫见大巫了,何况其本就不是一部反腐剧。个人不以为然,尺度大不大要看如何去理解,某些方面《人世间》要略胜《人民的名义》一筹。

拿“走后门”这件事来说,原本是无能者的小人行径,理应是人人喊打。但当有能者也迫于压力去“走后门”时,例如用一首诗就能拯救一间寺庙的冯化成,足以说明“走后门”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。但凡是有仕途之心的人,都免不了要“入乡随俗”,否则就只能被埋没了。

“风气”就是大环境,大环境的好与坏往往会影响到很多人,甚至直接决定人的善与恶。在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祁同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,一系列事件的幕后黑手。但是曾经的祁同伟也是一名英雄,但终究没有躲过大环境的“漂染”,一步一步走上了不归路。

《人世间》也是如此,原本很多顺理成章的事情,想要办成都得“走后门”。要是不“走后门”,该是你的也拿不到,比如说周蓉的住房。当然了,面对这种情况的不仅是周蓉,剧中很多角色皆是如此。更为关键的是,这股“走后门”之风在《人世间》中是几乎无所不在的,又是一个大环境。

在《人民的名义》里,汉东省的大环境乌烟瘴气是在赵立春主政时期造成的,由此才出现了高育良、祁同伟等人这样的贪腐分子。那么问题就随之而来了,在《人世间》的故事背景中,“走后门”的大环境又是谁造成的呢?

郝省长夫妇、马守常夫妇都是非常有原则性的,对“走后门”绝对是深恶痛绝的,肯定不会如同赵立春一般。因而《人世间》之所以会“走后门”成风,必定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,其严重程度貌似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了。

如此尺度不能说不大,要看是否用心去揣摩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周秉昆因为龚维则的事情去求助曲秀贞时,后来曲秀贞为什么要让周秉昆先去假意闹事儿?还有周秉义为什么会因周秉昆的出版正式编制遭到打压,想明白了这些事情,也就看清楚了《人世间》的尺度。尽管《人世间》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,但胜在剧情上的细节拉满了,值得让观众去深思。

结语

总而言之,《人世间》并非普通的家庭剧,剧情中包含的内容有着极其广泛的覆盖面。不少的情节设置,需要结合时代背景、社会背景去解读,方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。

个人观点,不喜勿喷。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 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2 新一飞影视 京ICP备888999号